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舞蹈学院2013级学生江海汇毕业仅仅两年时间,现在已是山东省滨州市各大晚会的现场编导了。在舞台之外,她还有多重身份:创办了自己的舞蹈培训学校,是滨州职业学院的舞蹈外聘教师。
江海汇的故事,代表了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舞蹈学院近年来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转向——从培养舞蹈领域的高精尖人才,转为培养基层紧缺的艺术“多面手”。
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改建为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成为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这给舞蹈学院的招生带来了巨大变化。
“与早期面对的大多是歌舞团等有经验的专业人士相比,现在的生源90%以上都是参加**统考的普通高中生,他们没有长期扎实的舞蹈专业训练,舞蹈基础差、差异大。”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舞蹈学院院长、山东省舞蹈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傅小青说,“生源变化促使我们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的改革,同时我们注意到,目前中小学、文化馆等基层单位正急需大量的舞蹈人才。”
基于两方面的现实,舞蹈学院面向基层,探索培养“能编会演善组织、能教会评有专长”应用型人才。舞蹈学院把当前基层单位所急需的舞蹈人才能力——“演”(表演)“编”(编导)“教”(教学)“评”(评论)“组”(活动组织)作为培养目标,并制定了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培养方案。第1至2学期按大类招生,不分专业,共同培养“演编教评组”综合能力,第3至8学期开展专业分流,强化舞蹈编导、舞蹈表演和舞蹈学三个专业的特色课程,在提升“多能”的同时强化“一专”。
同时,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舞院紧紧抓住舞蹈类专业的实践性特点,长期坚持“以练为主,突出实践”的原则,设计阶段递进、导向性强的训练内容,并组织学生参加高水平比赛和大型表演,带动专业训练,提升学生整体的表演能力、文化视野和审美修养。
在新的培养方式下,本不具备生源优势的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舞蹈学院毕业生实现了多样化成材,学生表现出了巨大的个人发展潜力,舞蹈学院也走出了一条地方普通高等院校举办舞蹈类二级学院的路子。
傅小青表示,在**文化与大众文化并行发展、共同繁荣的**,面向基层培养具有“多面手”素质能力的应用型舞蹈人才已成为时代的呼声和行业的要求,这需要高校舞蹈教育由原来只注重培养学生单一的舞蹈表演能力,调整为重视学生在舞蹈领域的多种素质、多元能力的提升,培养能力较为**的人才。
本文转载自中国教育新闻网,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及站点所有,如有对您造成影响,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